2008年8月4日,58岁的邹雪生,居住在黑龙江鹤岗市绥滨农场,为了积攒足够的钱交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,他不得不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做着搬运水泥的小工。尽管炎热的天气让人喘不过气,他仍旧坚持每天将一袋重达100斤的水泥搬到搅拌机旁,汗水混着泥灰从他脸上滑落,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小时候,那个无忧无虑、调皮捣蛋的自己。
然而,今天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无虑的孩子,而是一个为生活而挣扎的老人。每天13小时的重体力活,搬运水泥的数量堪比一名强壮的工人,他的身体早已疲惫不堪,一天又一天,他都在和命运作斗争。
正当他满身疲惫时,裤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。是一个来自北京的陌生号码。邹雪生的女儿早已在深圳工作多年,谁会从北京打电话给这个身无分文的老人呢?当他接通电话时,听到的却是一个熟悉的声音:“队长,你好吗?”听到这句话时,邹雪生忍不住泪如雨下,这个声音,他已经等了整整四十年。
展开剩余82%那是1978年春天,邹雪生曾亲手写下一首诗,送给即将参军的战友叶明。“相识北国寒,别时百花开。何时同笑语,需待春梦间。”那时的邹雪生,刚从北京下乡来到黑龙江,成为一名知青。叶明是邹雪生在9团27连的战友,比他小四岁,也是他曾经照顾过的知青之一。两人不仅有着深厚的战友情,叶明还与另一名北京知青的女孩相爱,正是邹雪生的支持和帮助,才使得这段感情不至于因为各种挫折而夭折。
然而,命运似乎并不总是站在叶明这一边。随着“知青返城”政策的实施,叶明的女友率先得到了回京的机会,叶明却被拖了很久,迟迟无法回到北京。无奈之下,女方的父母强行拆散了这段恋情,叶明痛苦至极,曾在邹雪生的怀里泪如泉涌。邹雪生给了叶明一个出路,让他以参军为名,绕过政策的限制,终于能够顺利返回北京。
但对于邹雪生来说,这种机会却永远无法实现。尽管他曾为叶明牺牲了一切,最后也未能回到自己的故乡——北京。那时的他,身边没有亲人,只有孤单与寂寞,他被一个又一个的知青战友抛在了黑龙江的大地上,成了一个孤独的流浪者。
1979年,邹雪生和一位叫广群的姑娘结婚了。她比邹雪生年轻十岁,婚后不久,她直言不讳地告诉邹雪生,她结婚的目的,是希望他将来能够带她回北京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广群渐渐意识到邹雪生的命运已经与北京无缘,于是她选择离开了他,留下邹雪生独自抚养他们的女儿。
在那个艰难的时光里,邹雪生总是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度过的岁月。记得有一次,在寒冷的冬夜,零下35度的低温让他差点因冻伤丧命。幸好,叶明和其他战友们轮流为他捂手捂脚,用雪搓脚回暖,才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。叶明曾承诺,如果有一天他成了官,他一定不会忘记邹雪生。可几十年过去,叶明依然杳无音信,曾经的承诺,变得越来越模糊。
然而,四十年后,当邹雪生接到叶明打来的电话时,那个熟悉的声音再次传入耳中:“队长,你好吗?”邹雪生瞬间认出了他:“你是叶明?”电话那头的叶明已经是一个大官,过着优渥的生活,而邹雪生依然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打零工,艰难地度日。
叶明当年就曾说过,他要努力找回邹雪生,虽然很多年过去了,直到自己退休,叶明才终于把邹雪生找到了。原来,叶明从未放弃过联系邹雪生的努力。尽管过去的岁月已将他们的生活轨迹深深分开,但这段情谊依旧牢固。此时,叶明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青年战士,而是一位风光无限的官员,他的生活虽然无忧,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那段纯粹而深厚的友情。
2009年6月,叶明再次给邹雪生打来了电话,告诉他:“你回北京的手续都办好了。”邹雪生简直不敢相信,这一切竟然成真了。终于,经过一番努力,邹雪生的户口问题得以解决,叶明亲自开车来黑龙江,将准迁证交到邹雪生手里,终于完成了那迟来的回京之路。
在邹雪生回到北京后的第一次聚会中,叶明和其他战友们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宴席,大家送给他红包,其中每个人都拿出了自己的积蓄,表达他们对邹雪生的深情厚谊。邹雪生心中充满感动,所有的艰难岁月,似乎都因为这一份份友情而变得值得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邹雪生渐渐适应了在北京的生活,找到了新的工作,过上了安稳的退休生活。每一届奥运会,他都会和女儿一起观看,因为他永远记得,正是那通改变他命运的电话,让他重新有了回家的机会。
今天,72岁的邹雪生已经退休,和女儿一起在北京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。尽管他从未回到北京之前的生活,但他心中始终铭记着叶明的恩情。他常常对女儿说:“叶明是我一辈子的好朋友,我们永远不能忘恩负义。”这份友情,也在他们的心中永远留存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七星配资平台-配资操盘开户-在线配资网站-配资平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