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刚想喘口气,催命的就来了。”
这话搁在梁靖崑身上,真是一点都不夸张。澳门的比赛刚打完,人还在回北京的路上,脑子里估计还是球馆里山呼海啸的声音,WTT官方那张“中国大满贯倒计时10天”的海报,就像一张冷冰冰的通知单,直接拍在了所有人的脸上。
这感觉挺微妙的,运动员在这头拼死拼活,刚从一个战场上爬下来,那边赛事方已经敲锣打鼓地告诉你,下一个战场入口就在前面,赶紧的,别耽误。
其实回过头来看,在北京那站,梁靖崑打得是真好。尤其男双决赛,他和王楚钦搭档,0比2落后,眼看就要被林诗栋/林高远带走了。结果硬是连扳三局,给扳了回来。赢下最后一分时那声吼,估计把这阵子心里憋的火都给吼出去了。一个刚从伤病里爬出来的人,能有这股劲,不容易。
年初他在欧洲伤了腰,连续退了印度和卡塔尔两站的比赛,直到澳门赛前才算正经恢复训练。体育圈里的人都清楚,腰伤这东西,最怕的就是密集赛程和长途飞行,它会一点点磨掉你的核心力量。梁靖崑这次备战,自己偷偷给腰腹加了不少量,就怕关键时候顶不住。
他在这边跟自己的身体较劲,那边WTT的商业逻辑可不等你。自从乒乓球赛事商业化加速,全年无休就成了常态。根据统计,顶级球员一年下来,国际国内的比赛加起来超过20站是家常便饭,飞行里程能绕地球好几圈。WTT的逻辑很简单,大满贯是他们的核心产品,一年四站,必须保持热度持续不断。九月中下旬澳门刚打完,月底北京就得跟上,中间这不到十天的间隔,在他们看来,是宣传预热的黄金期。
运动员的身体,似乎只是这盘大棋里的一个变量,而不是首要考量。
这种“油门踩到底”的玩法,确实把乒乓球的商业价值推到了一个新高度,赞助商和转播商都乐开了花。可运动员呢?他们成了最矛盾的群体。一方面,更多的比赛意味着更多的奖金和积分,这是职业生存的根本。另一方面,身体被持续透支,受伤的风险越来越大,运动生涯可能因此缩短。
梁靖崑赛后那句话说得就很有水平,他说“虽然赛程密,但能在家门口拿冠军,再累也值。”这是场面话,也是真心话。可后面那句“就是希望以后能多给点调整时间”,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。话说得很轻,但分量不轻。
后来,那张有点“催命”意味的海报,官方也没再发类似的了。可能是梁靖崑的那个冠军,打得太硬气,硬气到让所有人都看见了,在高压之下,人究竟能爆发出多大的能量。
奖杯是亮的,但那身伤,只有自己知道。
七星配资平台-配资操盘开户-在线配资网站-配资平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