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——·前言·——?
在一个长达7小时的黑夜中,乌克兰境内11座城市遭受了高达741次的空袭打击。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空中打击,发生在一个酷热的7月夜晚。弹道导弹、巡航导弹以及无人机接连不断,构成了对乌克兰无情的高强度轰炸,令这片土地经历了一个异常残酷且彻夜难眠的夜晚。
?——·741次空袭·——?
展开剩余85%7月9日凌晨,俄罗斯发动了自冲突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联合无人机与导弹攻势。整个空袭持续7小时,俄军一次性发射了741架无人机和各型导弹,打击范围覆盖了乌克兰的11座主要城市,包括首都基辅、西部战略重镇卢茨克,以及南部重要港口敖德萨。
此次空袭的规模空前。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战报,俄军动用了包括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、“口径”巡航导弹在内的多种先进武器系统,同时投入大量攻击型无人机,目标直指乌克兰的军用机场、指挥控制中心及关键能源设施,进行密集且精准的集群打击。
乌克兰空军发言人伊格纳特透露,当天俄军发射的无人机总数达到728架,其中超过300架为“柳叶刀”自杀式无人机。这类无人机成本低廉、机动灵活,成为俄军消耗乌克兰防空系统火力的主力军。
俄军战术逻辑清晰:先用无人机群发起饱和攻击,逼迫乌军防空系统暴露并消耗大量弹药,随后利用“匕首”等高精度武器对关键目标实施致命打击。这种“分层突破”策略在7月9日的空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虽然乌军成功拦截了718个空中目标,但仍有6枚“匕首”导弹及数架无人机击中目标。其中卢茨克市一座军事仓库被直接摧毁,爆炸声响彻夜空,造成严重损失。
空袭目标选择十分精准。除军事设施外,俄军还集中火力打击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。虽然核电站未受直接打击,多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遭到破坏,导致基辅、敖德萨等城市大面积停电。这种“断血”战略旨在削弱乌克兰的后勤保障能力,同时向国际社会展示俄军强大的持续作战能力。
?——·乌军拦截与伤亡·——?
面对如此猛烈的空袭,乌克兰防空部队表现出了坚决的抵抗。乌空军称当日的防空拦截率高达96%以上,电子战部队发挥关键作用,利用干扰技术使226架无人机导航失效,导致其偏离目标或坠毁。
然而,这场防御战也暴露了乌军防空体系的极限。基辅市一座繁忙的购物中心被无人机残骸击中,导致4人受伤;敖德萨州一家妇产医院遭受导弹袭击,造成2名医护人员不幸遇难,令人痛心。
更严峻的是,乌克兰防空弹药库存迅速减少。空袭结束后,泽连斯基紧急向国际社会呼吁,要求加大对乌防空系统的支持,尤其是“爱国者”导弹系统和NASAMS等先进防空装备。然而,北约的回应较为谨慎,虽承诺提供更多防空物资,却明确表示不会直接介入冲突,以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大规模空袭与俄军高层的人事变动密切相关。7月3日,俄海军副司令古德科夫少将在库尔斯克州指挥所遭乌军“海马斯”火箭弹袭击身亡,随他一同牺牲的还有20多名高级军官。
这一事件被普遍视作俄军发起此次大规模报复行动的导火索。古德科夫曾指挥第155近卫海步旅多次参与关键战役,其阵亡对俄军士气打击巨大。
?——·战场之外的暗战·——?
空袭背后,是俄乌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复杂博弈。空袭前一天,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透露普京已准备重启和谈,但乌克兰拒绝让俄罗斯颇感意外。
然而,战场上的激烈冲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。俄军不仅发动空袭,地面部队还在顿涅茨克和扎波罗热方向发起攻势,试图扩大缓冲区和控制区域。
国际社会对此反应复杂。北约承诺加强对乌克兰防空支持,但成员国间分歧明显。匈牙利主张推动和谈,波兰等国家则强调加大对俄制裁力度。美国的立场尤为关键,虽近期恢复对乌军援助,但同时也尝试保持与俄方对话,采取“边打边谈”的策略,使局势更加扑朔迷离。
对乌克兰而言,这场空袭标志着俄军战术进入新阶段。随着俄罗斯军工产能的提升,尤其是光纤无人机等新型武器投入实战,乌军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防空压力。
而对俄罗斯来说,尽管空袭彰显了军事实力,但持续的消耗战也考验着国内经济和民众的耐心。古德科夫的牺牲和此次大规模空袭,既是对乌军的震慑,也可能激化国内的反战情绪。
这场持续7小时的空袭不仅是俄乌冲突的一个缩影,更是当今国际秩序深刻变化的重要节点。当无人机与导弹划破夜空,当11座城市陷入火海,战争的残酷再次提醒全世界:和平,也许比任何战术升级更需要智慧与勇气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七星配资平台-配资操盘开户-在线配资网站-配资平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