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鞅与吕不韦,二人都曾出任秦国的相国,且都被封为列侯,享有封君之位。那么,他们两人到底谁的地位更高呢?虽然两人在权力上差距不大,但还是有所不同。
商鞅的职爵与权势
根据历史记载,商鞅因推动变法,立下赫赫战功,特别是在公元前340年,成功击败魏国并为秦国赢得重要战役后,最终被封为列侯,封地包括商於一带的十五座城邑,封号“商君”。商鞅在这一年获得的封地,是他一生中的巅峰之一。更早之前,商鞅曾先后担任了秦国最重要的军政职务——左庶长和大上造良者。左庶长是当时秦国外客中最具实权的职位,具备管理民政和军政的双重职能,几乎等同于关东诸侯中的丞相。这个职务通常由秦国王室成员担任,而商鞅却破例获得了这个位置,为秦国的变法与军事扩张提供了坚实的政治支持。大上造良者是秦国设置的最高爵位之一,掌握军政大权。商鞅担任这一职务时,实际上他掌握了整个秦国的军政大权,虽然在他之后,这个职位的权力逐渐被削弱,最终成为了专属于军功的荣誉职位,但白起等人仍因赫赫战功获得了类似的封号。
展开剩余72%在秦孝公的强力支持下,商鞅一度成为秦国的“第二号人物”,他的权力和地位空前强大,几乎没有任何竞争者。即便是秦孝公病重,商鞅依然独揽秦国军政,达到了事业的巅峰。
吕不韦的职爵与权势
吕不韦,本为卫国的一位大商人,通过机智和资本的运作,最终在战国末期与秦国太子嬴子楚建立了深厚的关系,助力嬴子楚继承秦王之位,并最终成为秦国的国君。吕不韦不仅靠着大笔资金和深厚的政治智慧,还凭借着在秦国的“商道”操作,成为了秦国实际的权力中心。
当嬴子楚即位为秦王(即秦庄襄王)时,吕不韦被任命为丞相,并封为文信侯,管辖蓝田十二县,并在秦庄襄王攻灭东周公国后,改封洛阳十万户封邑。吕不韦的权势在秦国逐渐巩固,尤其在秦庄襄王去世后,由于嬴政年幼,吕不韦被任命为“相邦”,实际上成为了秦国的实际统治者,军政大权尽在他手中。此时的吕不韦在整个秦国乃至诸侯国之间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。作为“仲父”,吕不韦不仅影响了国家的军事决策,甚至在嬴政亲政前,几乎所有的国政都由他代为决策。这个时期,吕不韦的权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商鞅与吕不韦的比较
当比较商鞅与吕不韦的地位和权势时,我们可以发现,尽管两人都在秦国拥有极大的权力和地位,但吕不韦的实际权力要高于商鞅。商鞅虽然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成为秦国的重要人物,并在其去世后短时间内独揽军政大权,但他始终受到秦孝公的制约,实际上只能算是秦国的“二号人物”。而吕不韦则不同,在秦庄襄王去世、嬴政年幼时,几乎所有的国政事务都由吕不韦掌控,嬴政年仅十三岁时就无法亲政,国政几乎完全由吕不韦代行。吕不韦的封地也更为广泛,他不仅拥有河间郡,还控制了十五座城邑,且在战国策中有记载,吕不韦扩展了自己的封地。
因此,综合来看,吕不韦无论是名义上,还是实质上,都比商鞅的地位更高。商鞅虽然权势一时无二,但最终受到秦国传统君臣体制的束缚,始终没有突破“二号人物”的局限。而吕不韦则通过巧妙的政治手段,在嬴政年幼时几乎掌控了整个国家,成为了当时秦国无可争议的最大权力中心。
文:历史紫陌阁
回味更多历史,下期更精彩。
文中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七星配资平台-配资操盘开户-在线配资网站-配资平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